精益創業 使用者體驗設計的新包裝

2023-03-19 03:30:34 字數 3742 閱讀 5965

最近一個多月過還是蠻有料的,讀了《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然後參加了公司的精益創業產品集市;讀了《啟示錄:打造使用者喜愛的產品》,然後作者marty cagan過來做了兩天的培訓,其間也涉及到很多精益方面的話題。記得以前也在微博上唸叨過,我很喜歡這種小范疇短時間高密度的資訊接收方式,就好像把自己浸泡在營養液裡一樣。即使無法很快的掌握全部知識,也可以在頭腦中培養出思維的慣性。

今天在訂閱中讀到這樣一篇lean startup is great ux packaging,涉及精益與ux的話題,也就順坡下驢的用來做本週譯文。篇幅上還算適中;本週也確實有夠疲勞,會員卡、預訂等幾個專案輪番搞,時值週末實在無力做之前“設計師應該瞭解的ios應用開發基礎知識&程式設計客棧rdquo;那樣的長文章了。那麼,閒話終了,進入正文。

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的基本思路及實踐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其實就是使用者體驗設計圈子中的行家們多年來所講述和提倡的東西。與過去不同,現在人們終於開始懂得去關注這些了。而所謂的精益使用者體驗(lean ux)本身也不是什麼新事物;類似於“ajax”,它們都是對已有概念和技術的一種綜合運用方式,這些名字本身更像是“包裝&rdq 

企業家或新創公司的創始人一直在為“怎樣開發優秀產品”這類問題尋找答案,而我們(ux從業者、研究員、可用性專家們)曾經提供的答案多數都過於複雜了。想想看那些只有我們自己或同行才能聽懂的黑話(又稱行業術語),譬如可用性測試、使用者角色、實境調研、眼動追蹤等等。

而精益創業則通過人們能夠理解的語言回答了同樣的問題。例如,我們習慣於說:“讓我們安排一次脈絡訪查(contextual inquiry)吧!”,而通曉精益創業的人們則會說:“走出辦公樓!” 

這種概念包裝到底有必要沒?我(英文原文作者)覺得有,否則當前不會有那麼多公司開始明白ux部門的重要性,也不會有那麼多新創團隊有興趣去落實可用性測試、迭代和使用者訪談一類的方式方法。

在本文中,我們將一起了解精益創業思想當中的一些原則與現有的使用者體驗研究方法之間的關聯。

驗證性學習與可用性測試

精益創業思想指出,新創團隊不只是要打造有價值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學習怎樣建立可持續增長的業務模式,即eric ries在《精益創業》 當中所描述的“驗證性學習”。在我對ries進行的訪談中,他也提到“驗證性學習”的思路可以幫助決策者們對各種假設進行有效的驗證。

而一直以來,在使用者體驗設計的相關工作中,我們通常會在產品初期或迭代週期中將假設落實到原型裡,通過原型進行可用性測試,來驗證產品是否真正切中使用者的需求、產品所提供的功能是否能夠成為使用者樂於接受、易於使用的解決方案。

相比於“可用性測試”這樣的說法,“驗證性學習”的概念可以更容易的讓決策者們感受到其中的利益所在,他們知道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他們對想法進行驗證。而“可用性測試”通常只會讓人聯想到&ldq時間與金錢的消耗”、“學術研究”一類。

驗證性學習:你相信,如果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找到新大陸,那麼你必須通過相關的科學理論及測量方法驗證自己的假設,並根據驗證結果不斷調整航向。

“開發 - 測量 - 認知”與“思考 - 實現 - 檢驗”

精益創業的基礎運作思路就是將概念付諸到最小化可行產品中,測量使用者的反應,對觀測資料進行分析,進而做出保持方向或轉型的決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新創團隊必須學會逐漸加速這樣的迴圈。這個迴圈包含三個最主要的部分:開發(產品)、測量(資料)、認知(新想法)。

對於精益使用者體驗設計來說,同樣有類似這樣的一個迴圈,即“思考 - 實現 - 檢驗”。不同之處在於,這個迴圈當中所涉及的反饋不僅包括外部測量資料,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自己(設計師)的想法。你創造了設計方案,根據內在(自我)和外在(目標物件或需求方)的反饋,進一步產生新的認知,改進設計方案,再次驗證併產生認知,周而復始。

這兩個迴圈是非常相似的;所以無論是從產品整體的角度,還是從使用者體驗設計的角度來看,害怕對自己所創造的東西進行驗證和改進的人在如今是無法立足的。 

開發 - 測量 - 認知:怎樣建造速度最快的船?試驗你的各種想法,測量它們的表現,得到新的認知。 一些事

最小化可行產品(mvp)與“儘量早、儘量多的測試”

ries在《精益創業》一書中對最小化可行產品(mvp)的詮釋是“花最少的力氣、最短的開發時間,經歷一次完整的‘開發-測量-認知’迴圈”的產品版本。其實長久以來,很多ux工作者一直在提醒上級主管或相關決策者,如果在產品探索和設計階段解決問題需要花1美元,那麼到了開發階段就會變成10美元,而產品釋出之後則需花費1程式設計客棧00美元。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在產品的概念探索及設計階段儘量早、儘量多的通過原型進行驗證工作。實際上,mvp的本質就是這樣一種用來驗證假設、產生認知的早期原型工具。

mvp:你想製造一艘大船,不過在一開始,可以先花費最少的建造成本,從小船起步,看看它是否真的能浮起來,然後再一點點擴大完善。

轉型(pivot)與迭代(iterate)

想象一下籃球當中的“轉身”動作(以一隻腳為軸,另一隻腳隨身體轉動),其中一隻腳代表團隊到目前為止積累下來的經驗與能力,另一隻腳象徵著探索新業務概念的行動。不同於邁開大步冒著的風險開拓新領域,精益創新提倡小步移動,向著不同的方向快速調整。這樣,即使失敗,後果也不至於過分慘烈,團隊仍可迅速調整,繼續向新的方向探索。

這也正是我們一直以來在使用者體驗設計工作中傾向於採用迭代設計模式,或是rite模式的原因(快速迭代測試與驗證,rapid iterative testing evaluation)。很多產品決策者曾經認為在產品臨近釋出時再做可用性測試是最合適的,因為那時的原型看上去更“好”,更容易讓使用者上手使用。但一直以來,多數使用者體驗設計工作者都明白,如果他們同意在釋出之前進行可用性測試,尤其是產品的首次可用性測試,那麼以下情況多半會逐步發生:

1.最終發現的可用性問題可以列成一個長長的列表。 yixieshi

2.產品團隊也會發現很多產品設計方面的問題。 網際網路的一些事

3.只有那些最容易解決的問題會被提上日程。

4.嚴重而難以解決的問題仍會隨產品釋出。

5.當團隊準備好設計開發下一個版本時,除了之前有待解決的問題以外,還要面對長長的新功能列表;然後之前問題的優先順序再次被降低。

而迭代模式則是解決這一惡性迴圈的有效方案,因為它在整個產品設計流程中引入了快速、多輪、小規模的可用性測試。jakob nielsen多年來一直在推廣這一理念。而《精益創業》的作者e ries則以更自然易懂的方式將這些理念介紹給了更多的人。

轉型:你想擊敗對手,但一招定勝負是不現實的。更有效的方式是一步步的前進攻擊,在過程中始終保持一隻腳著地,並隨時做好準備,在攻擊無效的時候立刻後撤,繼續下一次進攻。

客戶開發(customer development)與實地調查(fieldwork)

“客戶開發”這一說法是由斯坦福大學教授steve blank提出的,他也是精益創業的倡導者之一。客戶開發的大意是指擴充套件你自己對客戶是誰、客戶喜歡什麼和需要什麼的認知,也就是著名口頭禪“走出辦公樓(get out of the building)”的所指。在這句話的驅使下,產品決策者和設計師們開始走訪潛在客戶,觀察他們在真實環境當中解決某些問題的實際狀況,根據觀察結果思考產品的設計方式。

這種方式與傳統的使用者體驗設計研究方法之間有什麼關聯嗎?當然。ux從業者們多年來就是吃這碗飯的,只是我們使用了不同的說法——人種學、實境調研、生產機制調研、探索性研究。..是這樣吧?

客戶開發:你想和地處遠東的國家進行**往來,不過當你真的到達那裡,與當地人進行交流時,你才發現他們想要用茶葉換取的是科技產品,而非你之前認為的金幣。

總結正如我們在文章開頭所說,精益創業的基本思路及實踐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其實就是使用者體驗設計圈子中的行家們多年來所講述和提倡的東西。不過比起後者,精益創業的領軍者們在相關概念的推廣和普及方面做了很多很漂亮的工作,他們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論述了使用者體驗研究及設計工作在解決公司業務問題時所能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章**:

本文標題: 精益創業 - 使用者體驗設計的新包裝

本文地址:

精益畫布 創新創業課程 繪製精益畫布

創新創業通識課程 廣東省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聯合中創孵化器發展 及多名資深導師,開發錄製創新創業通識課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市場分析 團隊搭建 商業模式梳理 企業管理 賽事路演等全方位培訓輔導。課程模組課程名稱 創業啟動與創業團隊 創業的門檻並沒有你想象中高 探祕創業動力與定位 致勝創業團隊搭...

精益創新的本質

為了順應移動裝置走熱的市場趨勢,微軟推出了創新型的windows8作業系統,將pc與平板電腦合二為一。然而這樣的大膽創新在面向市場時,卻廣遭使用者詬病。通常來說,創新專案的失敗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因缺乏客戶而失敗,一種是因產品開發而失敗。但研究發現,因缺乏使用者而失敗的企業數量要遠遠超過因產品開發而失...

使用者體驗設計

web2.0時代是一個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時代,新時代的資訊構建師 包括 設計師 架構師等 應當特別掌握好 的使用者體驗 user experience 設計方法,以給使用者提供積極豐富的體驗,為 提高利益。在使用者體驗方面,資訊構建師peter morville 由於長期從事資訊構建和使用者體驗 ...

《使用者體驗設計》

概述 使用者體驗設計基礎 使用者體驗的範疇及其特點 六種基礎體驗 生理層次 心理層次 主要包括人機互動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兩個方面的內容 針對網際網路的特點,涉及使用者使用 註冊過程中的複雜度與使用習慣問題 有關資料表單的可用性設計安排問題 還包括如何吸引使用者的表單資料提交以及提示 反饋意見的互動流...

使用者體驗五要素 使用者體驗設計有哪五個要素?

使用者體驗設計有哪五個要素?很多零基礎學ui設計的新人對於使用者體驗設計總是不太明白,究竟該如何將設計做到能夠滿足使用者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使用者體驗設計有哪些設計要素,話不多說,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一 產品現象 瞭解產品現象需要明確兩個資訊,產品能給使用者提供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和產品能給使用者提供的...